怎么写一片1000字的读后感三年级 怎么写一片好日记三年级
论语》读后感
于丹教授在她谈《论语》心得时,开篇就讲到: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,自己以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。可见《论语》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影响以及古人对《论语》的推崇。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:“《论语》告诉大家的物品,永远是最简单的。《论语》的真谛,就是告诉大家,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高兴的生活”。
我最欣赏的,就是于丹教授对《论语》的这种简单,高兴的感悟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。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,以大地为母亲,因此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,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。我们知道,西方民族以宗教立国,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。
自汉武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以来,不管几许岁月的风霜雨露,几许朝代的更迭变迁,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,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。
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“仁,义,礼,自,信”的伦理教育,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,守礼,到范仲淹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忧患觉悟,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经过中千丝万缕的渗透。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,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,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,我想这与孔子的“直道而事人,何往而不做黜!”的想法有着密切的关系,由于,我们都坚信:明天是正直人的全球!
我喜爱伺茶,每每在茶的面前,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。质量人生,忧患生活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。有人品茶“茶可雅志,茶可行道”,有人品茶“茶烟一塌拥书眠”,道心文趣兼备。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,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,我感悟到,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!于丹教授领会《论语》“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,是一种朴素的,温暖的生活态度,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。”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,高兴的生活?我领会为:平和。
茶是个和气的性子,与谁都合得来。柴门也进得,侯门也进得,不卑不亢,不做宠物状。因此,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,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,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,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。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,绚烂之后归于平淡,自己不评说,只待旁人去质量罢了。在儒家的眼中,和是中,和是度,和是宜,和是当。和是一切恰倒好处,无过亦无不及。平和,是儒家想法的根本,是中庸之道。平和下来,会使人“怡”,“怡”者,正是和悦,愉快之意。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“怡”的经过中,就又与《论语》的真谛“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高兴的生活”(于丹教授语)不谋而合了。
孔子提倡仁爱,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规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。《论语》告诉我们,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,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,有一点地。常言道:全球是个大家庭。既然是在“家”里,就不免人各有志,人各有禀性,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,有爱慕乌龙茶一样,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。“不夺其真香”,“不损其真味”,那么,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,诚恳说话,真情做人的道理呢!
质量人生,修身养性,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。淡泊的襟怀,旷达的心胸,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,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融入天然情形,这样才无愧与祖先,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高兴地生活的秘诀那样,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。